地点
人物库 唐朝
花蕊夫人前蜀 886 — 9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86—926 【介绍】: 五代时前蜀王建妃。
亦称小徐妃
王建时,进位淑妃
光天元年,进位皇太妃
王衍咸康元年,随前蜀后主王衍后唐
次年,送入,途中与其姊大徐妃赋诗,凄惋动人。
至秦川,与其姊及王衍同时被杀。
有《花蕊夫人宫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赵翼《陔余丛考》卷三九二,名号为花蕊夫人者共有3人:一为南唐后主李煜妃,南唐亡没入宋宫,后为赵光义(晋王)所杀,无诗传世。
二为前蜀主王建妃、王衍母,因其姊亦为王建妃,故史称小徐妃
姊娣倍受宠幸,纵引王衍污乱失国,后母子均唐庄宗所杀。
三为后蜀主孟昶妃一说姓徐一说姓费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人,能文,蜀亡入宋宫,为太祖所宠,口诵国亡诗。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全唐诗》编为1卷,系于孟昶妃名下,而浦江清则以为系王建小徐妃所作,见《花蕊夫人宫词考證》。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花蕊夫人(?
-926),姓徐
父耕,为眉州刺史,二女皆国色。
长女为前蜀王建贤妃,称大徐妃,次女为王建淑妃,称小徐妃,宫中号花蕊夫人
王衍继位,尊为皇太妃
蜀亡,随王衍降唐,被杀。
又,后蜀孟昶费氏(一说姓徐),亦号花蕊夫人青城(今四川都江堰西)人,降宋后,宋太祖召入宫中,有宠。
全唐诗》中小徐妃存诗八首。
另世传花蕊夫人《宫词》百首,《全唐诗》归入后蜀孟昶名下,浦江清考定为王建小徐妃所作,内中且羼入诗人王建等人作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庭户悄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
不道流年暗中换世传此诗为花蕊夫人作,东坡尝用此诗作《洞仙歌》曲。
或谓东坡托花蕊以自解耳,不可不知也。
《诗源辨体》
蜀王孟昶花蕊夫人有七言绝《宫词》一百首,其词本于王建
大约以全集观,王语不雅驯,而花蕊时近浅稚。
世传其(按指花蕊夫人)宫词百首,清斯艳丽,足夺王建张籍之席。
盖外间摹写,自多泛设,终是看人富贵语,固不若内家本色,天然流丽也。
宋岳倦翁有《宫词》百首……其自叙略云:“诗发乎情,止乎礼义,当有以寓讽谏而美音容。
王建世托近幸,花蕊自处宫闺,言多涉于亵俚。”
僧道丕五代 889 — 9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955 【介绍】: 五代时僧。
京兆长安人
宗室后裔。
七岁出家,九岁善梵音礼赞。
昭宗石门,曾往迎驾。
遇乱,负母退居华山
二十七岁时,入住洛阳福先寺。
天祐间赐紫
后唐庄宗时广智大师
后梁、后唐间,数入内应制谈论。
后晋高祖天福三年,诏入汴京,副录左街僧事。
出帝开运中左街僧录
后汉末,避乱逃归洛阳
后周太祖广顺初,复诏入汴为僧录
世宗初欲沙汰僧尼,因其谏而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长安贵胄里宗室子也。
父从晏。
昭宗昆季五院之长。
母许氏。
以无嗣息。
尝躬诵莲经普门品而妊。
及生。
秀整可爱。
甫周晬。
父以王事。
没于霍山军中。
辍乳哺。
有戚容。
七岁绝荤膻。
每游佛寺。
辄忘返。
而保寿继能法师尝相往来。
因白母。
从之出家。
未几。
昭宗石门
九岁尔。
及驾回已能偕其师。
迎驾如礼。
十九岁。
徇众请讲金刚般若经。
听者悦服。
既而朱晃逼驾。
洛阳
长安焚荡。
独负其母。
东征华阴
刘道开乱。
遂入华山
居岩穴中。
翔涌。
斗万钱。
素得咽气术。
卒赖以济。
而日巡丐以奉母。
无小乏。
母或问食未。
则跪曰。
有施主。
于戏可谓孝矣。
年二十。
母命之曰。
汝亦知汝父之死所乎。
霍山草木长矣。
汝能收其遗馀以归葬。
则吾庶几无憾。
于是含悲茹苦。
即其地。
昼夜呗梵。
聚群骸以祷之曰。
诚吾父者。
则必动转以自异。
阅数日。
果有枯髅。
跃而出至前。
起仆再三。
大恸擗踊良久。
乃迎以葬之华阴
先是母梦。
抚。
如平生云。
既而曜州牧
娄继英
招住洛阳福先弥勒院。
晋道安
翻经设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
赐紫衣。
梁唐之兴。
皆被宠署。
晋天福间
诏入梁苑副左街僧事。
开运初
左街僧录
汉乾祐之季。
谢病乞自便。
不许。
周广顺初
诏充左街僧录
日下即赴任。
仍不许陈让。
世宗晋王尹京
议沙汰。
职所系。
召问可否。
曰。
今天下初定。
疮痍未起。
而有所去取。
则徒以见其不镇静耳。
未见所以澄清也。
老子曰。
治大国如烹小鲜。
苟稍动则縻烂矣。
故愿大王缓其事。
以须后举。
幸甚。
世宗以为然。
议遂寝。
后每谓其徒曰。
上久有志于汝辈。
汝辈宜自谨。
勿犯也。
乞解职归洛阳
周显德二年
诏毁僧寺。
且立帐以限僧。
然不至于酷甚。
之力也。
其年六月八日
示微疾。
十日早作。
命弟子营粥云。
有首楞严菩萨相迎。
趣令鸣乾稚。
俄而化。
寿六十七。
腊四十七。
石塔葬之龙门广化寺左。
平生脩杜多行。
若法华金刚仁王上生经等。
一字一礼
佛名经则遍礼。
未灭之二年
犹礼首楞严经。
故其瞑目之际。
或能致首楞严菩萨。
则其精进如此。
释道丕
长安贵胄里人也。
唐之宗室。
父从晏襄宗沿堂五院之首。
母许氏。
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门品。
忽梦神光烛身。
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
端雅其质。
属籍诸亲异而爱之如天童子。
年始周晬。
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
虽童稚聚戏终鲜笑容。
七岁忽绝荤膻。
每游精舍怡然忘返。
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
尊为轨范。
九岁善梵音礼赞。
是岁襄宗幸石门随师往迎驾。
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
便行讲贯。
又驾迁洛京
长安焚荡。
遂背负其母东征华阴
刘开道作乱。
母入华山安止岩穴。
时谷勇贵每斗万钱。
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
母问还食未。
对曰。
向外斋了。
恐伤母意。
至孝如此。
年二十岁母曰。
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
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
不亦孝乎。
遂辞老亲往霍邑
草庵鸠工。
集聚白骨昼夜诵经。
咒之曰。
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
我今志为孝子。
岂无灵验者乎。
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
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
从骨聚中跃出。
竞骛前。
摇曳良久。
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
赍归华阴
是夜其母梦夫归舍。
明辰骨至。
孝感声誉日高。
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英洛阳福先弥勒院。
晋道安翻经创浴之地也。
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大师曰广智。
于梁朝后主后唐庄宗明宗
凡内建香坛。
应制谈论多居元席。
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苑
副录左街僧事。
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
是故朝贵士庶多请养生之术。
精勤不懈一佛一礼。
佛名经法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
然其守杜多之行。
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
开运甲辰岁左街僧录
虽临僧务日课修持。
相国李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无不倾心归重。
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归。
未允之际。
属汉室凌夷。
兵火连作恣行剽掠。
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一无见者。
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邑
周太祖潜隐所重。
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僧录
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
世宗尹釐府政。
嫌空门繁杂。
欲奏沙汰。
同议时问难交发喻其情。
且曰。
僧之清尚必不露于人前。
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
必恐正施藨𮐀草和兰茞而芟。
方事淘澄金逐沙泥而荡。
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
为益皇帝邪。
为损君亲邪。
若益君乎不令一物失所。
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
况以天下初平疮痍未合。
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
治大国如烹小鲜。
虑其动则麋烂矣。
世宗深然其言。
且从停寝。
世宗登极。
谓僧曰。
吾皇宿昔有志。
汝当相警护持。
坚乞解归洛阳
又立礼首楞严经。
二年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
盖限之也。
毁教不深。
之力也。
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
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
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
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
僧腊四十七。
缁素号哭诸寺具仪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
未终之前寺钟无故嘶嗄。
表刹龙首忽焉陨坠。
僧澄清梦寺佛殿梁折。
极多异兆焉。
系曰。
周武灭佛法。
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文昌入冥见受对。
寄语文帝拔救。
周世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
故说大渐招其恶报。
或有入冥见之。
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处。
略同周武
未知是乎。
论曰。
九重所以成深严。
七礼其能捍忧患。
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
犀革兕皮介将军而战者。
君既所臣亦建功。
犹释门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
使其大道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
我有仲由恶言不入。
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
嗟乎真教东传累更年纪。
受其艰否屈指可寻。
法系有为四相以之迁贸。
明虽无损。
一轮以之蚀侵桓楚无端。
效奔得时而变法。
德舆伊始欺孤馀力而责僧。
远公之致书。
因朝达之抗疏。
只成暴政空鲠人情。
元魏怀邪周尚辩。
昙始乃呈其诡迹。
道安盛奋其辞锋。
是待秦坑能逃汉律。
二德疑其住寿应真。
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
秀也钟其厄运愤此反常。
上笺若攻垒之先登。
为法偶犯颜而不死。
复礼权文学难词蔚成解判。
惠立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
两面俱通。
玄嶷造乎甄正。
一场贾勇。
法明定其化胡。
答孔老于李华
名儒慑伏。
挫是非于韦氏。
辩势酋强。
也掩徐独记于天台
俨也令李成书于复性。
其或角史华之术。
因蹑刀梯。
谏德宗之非。
乃停沙汰。
申答而惊李潡。
作谣而占衡山
破邪之论可宗。
鉴灯之颂归我。
以前诸德超世卓然。
式遏寇雠阋墙禦侮。
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
殊弗防其反汗。
其如皋原纵火。
兰艾之臭同焚。
树木摧风。
鸾鸱之巢共覆者。
其唯会昌灭虐我法之谓乎。
从汉至唐凡经数厄。
钟厄爰甚莫甚武宗焉。
初有道士赵归真者。
留年之术。
宠遇无比。
每一对扬。
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
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掖势若探汤
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浆。
京邑诸僧竞生诮谤。
归真痛切心骨何日忘之。
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授先生
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
归真惧其动摇。
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入。
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门。
意报僧讥诮之雠耳。
众轻覆车群噪惊蛰
须弥𦤞𭺠困其劫尽之风。
有顶低摧。
倚其宿舂之杵。
讵云终否。
当有复时。
大中行废教之诛。
会昌非后天之老。
吁咄哉。
归真奇秘之术今古所无。
何邪。
能寄喜怒于天子之心。
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
尔时玄畅法宝大师也。
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
纂辑古今搜扬经史。
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鳞之手已伸。
探虎穴之心且勇。
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
混浊之河。
铢两之胶谩解。
如皆畏震所谓坐看。
畅公手拓不周山
不免共工之触折也。
凡今缁伍无纵毁讥。
毁讥小人也。
及罹祸毒君子受之。
亦犹城门火而池鱼死也。
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自登于仙籍。
宣宗诛之已塞责矣。
是故比丘但自观身行。
莫伺玄门。
非干己事。
又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
各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
如此行时名真护法也。
老氏云。
六亲不和则有孝子。
如无孝子之名。
信六亲大和也。
已上诸公皆家中有竞号咷谏乎。
因得善父母之名欤。
今我传家止劝将来。
二教和同弗望后生。
学其讦直。
险在其中矣。
为君不取。
然则临机可用相事当行。
必任弛张勿为胶柱。
然后知时名为大法师也。
传又云乎。
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其斯之谓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缄后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
京兆人
少习儒。
聪慧有材识。
辞章绝群。
大中十一年
杜审权下对策及第。
乾符中
避巢寇游渚宫
中令成汭
败。
遂薙落。
转徙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
净众寺
与伪进士王处厚会。
因自言。
生于文宗太和初
逮今且一百三十馀载矣。
复谓处厚子名成。
身退皆俟。
明年忽别去。
已而扣关访处厚偕游。
太尉幽公杜琮祠。
方坐西庑下。
有数人吏服缀行。
进拜处厚前。
曰。
就参新官。
处厚惶懅不知所为。
曰。
公知泰山举公为司命否。
此辈他日公所驱策者。
又何惧。
府君念公壮志未酬。
议必登第。
后施行。
明年春榜人数已定。
既可为公贺。
亦可为公吊也。
处厚问明年春榜诸人姓名。
遗之短书曰。
必试罢而后坼。
及试罢坼。
而视其书。
仅四句。
周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二王则处厚慎言也。
俄而处厚暴卒。
计之仅百馀日。
若是则缄之神明。
将盘礴天地而参赞造化。
非可以求之世间者也。
僧缄者。
俗名缄也
姓王氏京兆人
少而察慧辞气绝群。
大中十一年杜审权下对策成事。
秘书监冯涓即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随流避乱。
渚宫投中。
成汭
淮海不利。
遂削发出家。
雷满荆州
襄州赵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诛灭焉。
江陵遂属高氏。
避地夔峡间。
后唐同光三年
寻访冯涓已死矣。
遂居净众寺
而髭发皓然且面色红润逍遥。
然人不测其情伪。
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乙卯岁于伪蜀落第。
周显德二年也。
入寺写忧于竹间见
曰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
何遽呼耶。
曰。
偶知耳遂说本唐文宗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馀载矣。
处厚曰。
某身迹奚若。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明日再寻杳沈声迹。
一日复扣关自来云。
暂去礼峨眉
结夏于黑水
方还。
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抽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试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也。
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
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处厚入寺之北隅。
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懅而作。
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人姓名为谁耶。
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须臾吏散。
携手出庙及瞑而去。
至春试罢。
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僧堂中问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
周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乎榜出验之有八士也。
王处厚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置酒高会极遂性之欢。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也。
详其缄之生于文宗太和初也。
身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也。
次伪王蜀城大慈寺僧亡名
恒讽诵法华经令人乐闻时至分卫取足而已。
身微所苦有示方药。
伊僧策杖入青城大面山
采药沿溪越险。
忽然云雾四起不知所适。
有顷见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问何以至此。
僧曰。
为采少药也。
翁曰。
庄舍不远。
略迂神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愿随居士
少顷云散见一宅宇阴森既近。
翁曰。
且先报庄主人矣。
僧入门睹事皆非凡调。
问曰。
还斋否。
曰未食。
焚香且觉非常郁悖。
请念所业经。
僧朗声诵经。
诵彻部。
所馈斋馔皆大慈寺前食物。
斋毕青衣负竹器以香草荐之。
乃施钱五贯令师市胡饼之费。
翁合掌送出。
或问云。
孙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经月馀矣。
其钱将入寺。
则黄金货泉也。
王氏闻之收金钱。
别给钱五百贯。
其僧散施之。
将知仙民恒在名山。
嘉州罗目县有诉孙山人
赁驴不偿直。
乞追摄问。
小童云。
孙思邈也。
县令惊怪出钱代偿。
其人居山下。
及出县路见孙公取钱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于此。
何遽怪乎。
得金钱僧不知其终所。
僧缄
俗姓王氏
京兆人
恒居于净众寺
髭发皓白而面色红润逍遥然。
人莫测其情伪。
华阳进士王处厚者。
于伪蜀落第入寺写忧于竹间见
曰。
得非王处厚乎。
处厚惊曰。
未尝相狎何遽呼耶。
曰。
偶然耳。
处厚心知其异。
咨曰。
和尚某身迹奚若。
曰。
子将来之事极于明年。
而今而后事可知矣。
意言蜀将亡也。
嘱令勿泄。
一日于案头拈文卷。
览之则处厚府试赋藁。
曰考乎真伪。
非君烛下之文。
何多诳乎。
遂探怀袖赋藁示之。
此岂非程试之真本乎。
处厚惊竦不已。
乃曰。
仆后偶加润色。
用补烛下仓卒之过也。
师何从得是本乎。
曰。
非但一赋。
君平生所作之者皆贮之矣。
明日访之。
处厚入寺。
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于西庑下。
俄有数吏服色厖杂。
自堂宇间缀行而出。
降阶再拜。
曰。
新官在此便可庭参。
处厚惶惧而作。
曰。
此辈将为君之驱策。
又何惧乎。
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
仍以夙负壮图未酬前志请候登第后施行。
复检官禄簿见来春一榜人数已定。
君亦预其间。
斯乃阴注阳受也。
策人世之名食幽府之禄。
此阳注阴受也。
处厚震骇不知所裁。
但问明年及第姓名。
索纸笔立书一短封与之。
诫之严密藏之。
脱泄祸不旋踵。
至春试罢。
处厚家留一简云。
暂还弊庐。
无复再面也。
后往寺觅之。
已他适矣。
乃拆短封视之。
但书四句云。
周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为程。
及榜出有八士也。
王处厚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恶其百日为程。
处厚唯狎同年。
置酒高会极遂性之乐。
由是荒乱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梦。
处厚蓝袍槐笏驱殿而行。
验其策名之荣。
止一百二十日。
详其缄之年生于文宗太和初
成名在宣宗大中
王处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馀岁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冉实初唐 625 — 6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695 【介绍】: 夔州云安人字茂实
弱冠登进士第,累迁并府参军
中八科举,授绵州司户,转扬府仓曹
又举四科,除益州导江
历佐、恒、凉诸州府,有能名。
官至河州刺史,屯田塞上,诏书褒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柬之初唐 625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5—706 【介绍】: 襄州襄阳人字孟将
进士第,始调清源丞。
武周永昌元年以贤良征试,擢监察御史
后出为合、蜀二州刺史
长安中召为司刑少卿,拜同平章事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与桓彦范等乘机政变,诛张昌宗张易之,复中宗帝位,擢天官尚书,迁中书令封汉阳郡王
武三思所诬,罢相,贬新州司马
卒谥文贞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25—706 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少补太学生,博涉经史。
进士第,调清源丞。
武则天永昌元年(689)贤良方正科,擢拜监察御史
圣历初,累迁凤阁舍人,后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累官秋官侍郎,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后以诛张易之、拥中宗即位功,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迁中书令
神龙二年(706),为武三思所排,贬新州司马,又流泷州,卒。
谥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大唐新语》卷六。
柬之所存之诗均为乐府体,辞彩斐然,颇沿齐梁旧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张柬之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5首。
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
少补太学生
进士
累补青城丞。
永昌元年以贤良徵。
时年七十馀矣。
试策第一。
擢拜监察御史
神功初累拜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召还。
狄仁杰荐为司刑少卿
秋官侍郎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凤阁侍郎
中宗即位
以诛张易之昌宗功擢拜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
封汉阳郡公
中书令
监修国史
进封汉阳郡王
特进
令罢知政事
襄州刺史
寻为武三思所搆。
新州司马
愤恚卒。
年八十二。
景云元年中书令
谥曰文贞
建中初又赠司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彭晓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永康人字秀川别号真一子
善修炼养生之道。
后蜀
孟昶时尚书祠部员外郎
尝分魏伯阳《参同契》为九十章而注之,曰《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属浙江)人。
五代时昌利化飞鹤山道士
后蜀孟昶广政十一年(948)祠部员外郎
又任金堂
善修炼养生之道。
十国春秋》卷五七有传。
著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3卷、《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1卷,皆收入《正统道藏》。
全唐诗》存诗2首。
琴志楼诗集卷六
易顺鼎女兄。
字秀川
永康人
后蜀广政初朝散郎
尚书祠部员外郎
善修炼养生之道。
别号真一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花蕊夫人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青城人
徐姓女,一说姓费
幼有才色,后蜀主孟昶纳之。
有宠,称慧妃别号花蕊夫人
国亡入宋,心不忘蜀,尝悬后主像祀之。
人问之,以宜子之神诡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路洵美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魏州冠氏人
路岩曾孙。
贬死岭外后,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
洵美工诗。
楚王马殷马希杲镇静江,荐为连州从事
久之,因病辞职,终于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先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宰相路岩三世孙。
贬死岭外,其子避地湘潭间,遂为永州祁阳(今湖南祁阳)人。
五代时楚王马殷马希杲镇静江,荐之为连州从事
久之,因病辞职,终于家。
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三。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中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蜀州(今四川崇州)僧。
高宗仪凤间,传青城王仙柯道士所遗灵丹,拔宅上升
中寤龙池山见其精神爽朗,异于常叟。
询其飞升之事,王仙柯告以实为全家隐于后山,修道求长寿而已。
中寤遂作诗以赠。
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七引《北梦琐言》。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仙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蜀州青城人
住横源翠微山下。
相传于高宗仪凤中,服道士所遗灵丹,遂拔宅上升
后蜀僧中寤云曾遇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达奚思敬初唐 648 — 7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06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安俨
高宗总章中,为左卫率府翊卫
后以文艺优长,吏部选授邠州新平,秩满辞归。
武则天垂拱二年,授高陵主簿
寻改金牙道行军司兵,设谋攻拔四镇。
蒲州司法参军
长安二年,补乾封丞。
四年,为蜀州青城,除恶扬善,颇有政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涚唐 706 — 7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775 【介绍】: 邓州南阳人字涚
释褐简州金水尉,历官蜀州唐安丞、青城丞。
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幕府,特赐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病卒于青城
著文三百篇,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蓟州人
进士
玄宗天宝间栖止于青城洞天观。
忽得商陆酒,饮之,死。
经三日,蹶然而苏,身轻目明,洞见远近。
节度延至宾馆,欲送京师,忽失所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圆观中唐 ? — 8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圆泽
唐僧。
洛阳慧林寺。
性疏简,通音律。
好聚财,时谓之空门猗顿
代宗大历末,与谏议李源为忘形友。
世多传其转生故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洛阳慧林寺僧。
性疏简,通音律,好聚财,时谓之空门猗顿
代宗大历末,与谏议李源为忘形之友。
二人相约游青城峨眉
行至南浦而卒。
宋高僧》卷二〇有传。
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引《甘泽谣》存诗2首,传为其转生之牧童所唱。
《全唐诗外编》收之。
全唐诗续补遗
洛阳惠林寺僧,梵学之外,音律贯通,与谏议大夫李源忘年友,亡于杭州天竺寺
○东坡诗及他本作圆泽
东坡挽文长老诗云:「向欲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性简率。
禅讲之暇。
仍治产业。
颇致田园之利。
洛阳之慧林寺。
号空门猗顿
尤与李源善。
父憕
天宝间留守
以节死安禄山乱。
因誓。
不婚娶仕宦。
悉捐产业。
入慧林常住。
而日随僧饮食。
以见己志。
尝欲偕游蜀。
历揽岷峨王垒青城之胜。
而议所由道。
久不决。
欲自长安斜谷
欲自荆门三峡也。
既而卒从议。
舟泊南浦
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
泣曰。
予始议不欲由此。
今奈何。
问之曰。
妇人王氏。
三年矣。
然犹未娩。
特以予死期尚赊耳。
死此生彼。
固无恨。
请辞。
后十二年中秋之夕。
当相见于钱塘天竺寺外。
丧毕。
又候王氏求见所生子。
子一笑。
由以知缘之所在。
诚未易免也。
久之约。
钱塘
闻牧童有歌竹枝之词于洪井畔者。
趋拜之曰。
观公健否。
牧童曰。
李君真信士。
勤远来。
宜得晤语。
君兹俗缘未益。
慎勿近。
益务进脩。
以遂合并。
则幸甚。
扣角歌而去。
师名圆泽
居慧林。
洛京李源为友。
约往蜀峨嵋礼普贤大士。
师欲行斜谷道。
欲溯峡。
师不可。
强之。
乃行。
舟次南浦
见妇人锦裆负罂汲水。
师见而泣曰。
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
彼孕我已三年。
今见之。
不可逃矣。
三日浴儿时。
愿公临门。
我以一笑为信。
十二年后。
钱塘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言讫而化。
妇既乳儿。
往视之。
果笑。
寻即回舟。
如期至天竺
当中秋月下。
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常存。
知是师。
乃趋前曰。
泽公健否。
儿曰。
李公真信士也。
我与君殊途。
切勿相近。
唯以勤修勉之。
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
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唐
遂去。
莫知所之。
赞曰。
京洛有约  峨嵋是行  机先一语  洞达三生 汲罂事异  扣角诗清  永怀陈迹  山空月明
释圆观
不知何许人也。
居于洛宅。
率性疏简或勤梵学。
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
时谓之空门猗顿也。
此外施为绝异。
且通音律。
大历末李源为忘形之友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
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之别墅也。
以为公用无尽财也。
但日给一器。
随僧众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好服食。
忽约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曰。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
泊舟见数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
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
自上峡来此徒不少。
奚独泣为曰。
其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载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环者也。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
若相顾一笑。
是识认君也。
后十二。
年当中秋月夜。
专于钱塘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之一行致到此哀恸殆绝。
召孕妇告以其事。
妇人喜跃还。
顷之亲族毕集。
以枯鱼浊酒馈于水滨。
李往授符水。
具其沐浴新其衣装。
观其死矣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
襁抱就明果致一笑。
李泣具告王氏。
王氏厚葬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山寺。
其夜桂魄皎然。
忽闻洪井畔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
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
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
杳袅前去。
词切调高莫知所谓。
叹曰。
真得道之僧也。
咫尺悬隔圣凡路殊。
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
时方八岁为群贼所虏。
流浪南北展转人家。
凡六七年归于近亲。
代宗闻之授河府掾
遂绝酒肉不婚娶。
不役童仆。
常依慧林寺寓一室。
随僧斋食。
先命穴其野以备终制。
时时往眠其间。
于荣辱是非一皆均等也。
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
遂授谏议大夫
于时已年八十馀矣。
抗表不起。
二年而卒。
长庆二年也。
系曰。
圆观未死。
先寄胎者。
闻必不信何耶。
违诸圣教也。
尝闻闽尼多许。
族姓家妇女为儿。
云便来也。
及终有以朱题髀。
当日有家生子。
身有赤文便来二字焉。
此类亦多。
庄子所谓曲士不可与语道者
束于教也。
其或竺乾异计有教未来。
佛或别会曾谈。
见有我宗自许。
若然者未可定执已行之教矣。
其如也果證高深。
同智论中多种不思议也。
心思言议千里难追矣。
释圆观
不知何许人。
居于洛。
率性疏简。
时与李源为忘形之友。
同止慧林寺但日给一器。
随众僧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一日忽约蜀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行不愿历两京道矣。
曰。
行无固必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
行次南浦泊舟。
见数妇女条达锦裆负罂而汲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
恐见此妇人也。
李问其故。
曰。
其孕妇王氏者。
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戴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释氏所谓循还者也。
请君用符咒遣其速生。
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
其家浴儿时亦望君访临。
若相顾一笑是识君也。
后十二年当中秋月夜。
专于钱唐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
李追悔此一行。
召孕妇告以其事。
妇人喜跃还。
顷之李往授符水。
沐浴而化。
妇生一子焉。
李三日往看。
新儿果致一笑。
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
询问弟子方知已理命矣。
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寺
其夜月明忽闻洪井耕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乃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但且勤修。
不堕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前去。
词切调高。
不知所终。
居于洛宅。
率性疏简。
或勤梵学。
而好治生。
获田园之利。
时谓之空门猗顿
此外施为绝异。
且通音律。
大历末
李源为忘形之友。
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
遂将家业。
舍入洛城北慧林寺。
但日给一器。
随僧众饮食而已。
如此三年
忽约
青城峨眉等山洞求药。
欲游长安
由斜谷路。
李欲自荆入
争此二途。
半年未决。
李曰。
吾已不事王侯。
不愿历两京道。
曰。
行无固必。
请从子命。
遂自荆上峡。
行次南浦泊舟。
见数妇女。
绦达锦裆。
负罂而汲。
俛首而泣曰。
某不欲经此者。
恐见此妇人也。
李曰。
自上峡来。
此徒不少。
奚独泣为。
曰。
其孕妇王氏者。
是某托身之所也。
已逾三载
尚未解㝃。
唯以吾未来故。
今既见矣。
命有所归。
死。
孕妇生焉。
李三日往看新儿。
襁抱就明。
果致一笑李泣。
具告王氏。
王氏厚葬
李常念杭州之约。
至期到天竺山寺。
其夜桂魄皎然。
忽闻洪井畔。
有牧童歌竹枝者。
乘牛扣角。
双髻短衣。
徐至寺前。
也。
李趋拜曰。
观公健否。
曰李公真信士。
我与君殊途。
慎勿相近。
君俗缘未尽。
但且勤修不堕。
即遂相见。
李无由序语。
望之潸然。
又歌竹枝
杳袅前去。
词切调高。
莫知所谓叹曰。
真得道之僧也。
咫尺悬隔。
圣凡路殊。
遂绝酒肉。
不婚娶。
不役童仆。
常依慧林寺。
寓一室随僧斋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知玄唐 809 — 8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9—881 【介绍】: 唐僧。
洪雅人俗姓陈字俊觉
年十三,讲道于蜀,时号陈菩萨
游方至武宗诏与道门抗论,几获罪。
宣宗立,召讲,赐紫袈裟,署为三教首座
后乞归,居彭州丹景山
僖宗幸蜀,赐号悟达国师
知玄坚守禁戒,研习外典,李商隐尝师事之。
有《如来藏经会释疏》,《大无量寿经》、《般若心经》、《金刚经》等疏议。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9—881 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
11岁出家。
15岁即于成都大慈寺升座,耸动一时,时称陈菩萨
文宗时,入住长安资圣寺
文宗曾召之顾问。
武宗会昌灭佛时,进谏而未获采纳,遂离长安,住桂林开元寺
宣宗大中初,复至长安,住宝应寺,署为三教首座
大中八年(854)归蜀,住彭州丹景山
李商隐对之执弟子礼。
后曾游泽州
僖宗蜀时,曾召其谈法。
宋高僧》卷六有传。
著作甚多,今存《慈悲水忏法》三卷。
全唐诗》存诗3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字后觉
姓陈氏
眉州洪雅人
曾祖图南。
梓州射洪
祖宪考邈。
皆名场不捷。
母魏。
梦月入怀而娩。
襁褓见佛像僧仪必笑。
五岁。
祖指花令赋诗。
不数步即就。
且有唯馀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之句。
祖吟咏久之。
叹曰。
吾望汝登高第雪耻。
今如此。
其志见矣。
则终将归于空门乎。
所居邻宁夷寺。
七岁听法泰法师讲涅槃经。
忽若有所寤。
夜又梦。
其寺之殿佛。
手为摩顶。
因力求出家。
不可禁止。
年十一。
唐兴四安寺落发。
其师并以大经远公义疏。
𮗿公圆旨授之。
皆习复无遗误。
年十三。
升座阐演于大慈寺之普贤阁下。
丞相杜公元颖
方出镇蜀。
闻其名而命之。
听者万计。
率骇服。
自是不敢斥其名。
而呼之为陈菩萨矣。
或传其前身。
汉州三学山知铉也。
尝讲十地经。
感地变琉璃云。
受具戒于净众寺𮗿贞律师
禀俱舍论于十长山固律师
于是抵三峡
荆襄
而驻锡于京辇之资圣寺
获依安国信法师
究唯识论。
旁攻外典百家之言。
然以乡音不类忧之。
乃曰课大悲咒象耳山
中夕梦僧易其舌。
旦能秦语文宗尤加礼重。
儒者杨茂先
留意竺坟。
谢康乐之为人。
注释经义。
时就质问。
及终。
独见其服紫衣。
戴碧冠。
前拜谢乘空而去。
讣至。
则知其命子以紫袈裟。
碧芙蓉冠敛。
且曰。
吾非簪裳累。
则提瓶挈屦。
玄公久矣。
今遽尔柰何。
武宗始犹尚内教
后惑邪说。
故群臣莫之谏。
尝以德阳节。
会缁黄麟德殿。
独抗道众。
帝躬发老子
治大国如烹小鲜义。
使相问答。
所对凡数千言。
皆谓神仙固山林之事。
帝王所宜行。
上大怒。
左军仇士良
内枢杨钦义。
惜其才美。
密讽贡祝尧诗五章解之。
即日归乡里。
既而以巾栉。
湘湖间。
杨给事汉公
廉问桂岭
迎止开元寺
宣宗龙飞。
内枢杨公统左禁军。
以定𠕋功。
请复教。
首乞访声迹。
诏居宝应寺
寿昌节讲赞。
赐紫伽黎。
署三教首座
俄诏徙法乾寺玉虚亭。
则上于藩邸所造者。
大中三年
诏悉兴建天下废寺。
至图肖象禁中。
以存模楷。
八年上章乞还山。
广明二年春
僖宗难幸蜀。
郭遵
以玺书诏。
行在所
仍许肩舆自随。
上降接勤重。
谈论颇悦。
且欲赐美号。
顾问诸学士
学士未及奏。
而上遽洒御翰以悟达曰。
开示悟入法华之旨。
其宜号悟达国师
以表朕意。
陈让再三。
不允。
遂辞疾归卧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七日
见所居之室。
悉现微妙胜境。
二月七日
忽空中有声曰。
必生净土。
问谁为此声者。
则应曰。
佛也。
若菩萨降庭。
明珠堕膝。
是岂娑婆报尽。
而宿昔罪福之感骤至耶。
七月中
召弟子慈灯。
作遗表。
嘱后事。
以尸施鱼鸟。
叮咛告戒。
右胁面西而寂。
寿七十三。
腊五十四。
生平谨于持守。
而笃于进脩。
然其利物之效。
尤多著见。
骆谷真符县雍氏者。
宅当大潭上。
潭有鱼。
足而齿。
异甚。
或欲网钓。
则兴云雾拥蔽。
雍氏日豢之四世矣。
适抵其地而知之。
为授归戒。
出水鼓跃逝去。
夜梦雍氏曰。
吾已生天矣。
次而导江玉垒山神。
益昌北郭龙门神。
皆受戒。
徵验见弟子僧彻传。
兹不复录。
塔在今陇山祐圣寺
秦蜀间。
户图事其像。
有或图李商隐执白拂。
以侍立者。
商隐亦尝为之役也。
商隐号义山
能辞章。
京师兴善寺时。
商隐居永崇里。
尝苦眼疾。
望祷
明日寄天眼偈三章。
疾遂愈。
释知玄
字后觉
姓陈氏
眉州洪雅人也。
曾祖图南任梓州射洪县令
祖宪考邈皆名场不捷。
母魏氏梦月入于怀。
因而载诞。
虽乳哺未能言。
见佛像僧形必含喜色。
五岁咏花。
不数步成云。
花开满树红。
花落万枝空。
唯馀一朵在。
明日定随风。
祖吟叹不怿曰。
吾育此孙望其登甲科雪二代之耻。
今见孺子志矣。
非贻厥也。
已必从空门乖始望也七岁果遇法泰法师
在宁夷寺讲涅槃经。
寺与居邻。
玄日就讲集所。
一聆法语若睹前因。
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顶。
寤启祖父乞为勤策。
亲党观其必不可抑夺故听之。
年十一遂其削发。
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
授大经四十二卷。
远公义疏。
辩空师圆旨。
共一百二十五万言。
皆囊括深奥矣。
方年十三指擿缁徒露老成之气。
丞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
名命升堂讲谈于大慈寺普贤阁下。
黑白众日计万许人。
注听倾心骇叹无已。
自此蜀人弗厈其名。
号陈菩萨耳
传云。
前身名知铉。
汉州三学山讲十地经。
感地变琉璃焉。
净众寺辩贞律师所受具戒。
才听毗尼续通俱舍。
则长十山固律师之付授焉。
复从本师下三峡
荆襄抵于神京资圣寺
此寺四海三学之人会要之地。
敷演经论僧俗仰观。
户外之屦日其多矣。
文宗皇帝闻之宣入顾问。
甚惬皇情。
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
又研习外典。
经籍百家之言无不该综。
每恨乡音不堪讲贯。
乃于象耳山诵大悲咒。
梦神僧截舌换之。
明日俄变秦语矣。
杨茂孝者。
鸿儒也。
寻究内典。
直欲效谢康乐注涅槃经。
多执卷质疑。
随为剖判。
致书云。
方今海内龙象非师而谁。
次扬刑部汝士高左丞元裕长安扬鲁士。
咸造门拟结莲社。
尝一日宴坐。
茂孝披紫服戴碧冠三礼毕乘空而去。
令人侦问。
茂孝其夕诫其子曰。
吾常欲落发披缁汲瓶挈屦侍玄公
所累者簪冕也。
吾盖棺时殓以紫袈裟碧芙蓉冠。
至是方验先见矣。
武宗御宇。
初尚钦释氏。
后纳蛊惑者议。
望祀蓬莱山筑高台以祈羽化。
谏官抗疏宰臣屡言。
终不回上意。
德阳节缁黄会麟德殿。
独诏与道门敌言。
神仙为可学不可学耶。
叉手付老氏中理大国若烹小鲜义。
共黄冠往复。
陈帝王理道教化根本言。
神仙之术乃山林间。
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
而又必资宿因。
非王者所宜。
辞河下倾辩海横注。
凡数千言。
闻者为之股慄。
大忤上旨。
左右莫不色沮。
左护军仇士良内枢密杨钦义。
惜其才辩。
恐将有厈逐之命。
乃密讽贡祝尧诗。
立成五篇。
末章云。
生天本自生天业。
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
君王且住一千年。
览诗微解。
虽不纳忠谏。
而嘉其识见口给也。
即归巴岷旧山。
例施巾栉。
而存戒检愈更甄明。
方扁舟入湖湘间。
杨给事汉公廉问桂岭
延止开元佛寺
宣宗龙飞。
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
以册定功高请复兴天竺教。
奏乞访声迹。
复挂坏衣归上国宝应寺
寿昌节讲赞赐紫袈裟。
署为三教首座
以旧藩邸造法乾寺。
居寺之玉虚亭。
大中三年诞节诏谏议李贻孙给事杨汉公缁黄鼎列论义。
大悦情。
因奏天下废寺基。
各敕重建。
大兴梵刹有力焉。
命画工图形于禁中。
其优重如是。
相国裴公休友善。
同激扬中兴教法事。
八年上章乞归故山大行利济。
受益者多。
广明二年春
僖宗违难西蜀
后遣郭遵赍玺书。
肩舆诏赴行在。
接谈论颇解上心。
左军容田令孜与诸达官问道勤重。
欲旌其美。
令诸学士师号。
皆未惬旨。
乃挥御翰云。
朕以开示悟入法华之宗旨也。
悟者觉也明也。
悟达大道悟佛知见。
又云。
悟者一刹那。
不悟河沙劫。
所以悟者真乘了然成佛之义。
今赐悟达国师为号。
虽曰强名用表朕意。
陈让不遂。
乃乞归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一日卧内见所曾游历。
圣境名迹皆见在前。
二月七日闻空声曰。
必生净土。
乃讯之云。
孰之语耶。
空又应曰。
佛也。
七月中闻户外有格斗之声。
逡巡一菩萨降于庭前事摩灭矣。
渐迫仅身丁宁赞喻。
勿以此苦为累也。
言讫而没。
又于一夕有一珠。
左足下流去。
苦楚万端。
谛视其珠中明明有晁错二字。
知玄袁盎也。
曾因七国反。
奏斩以谢吴诸王
故为婴挠耳。
召弟子慈灯。
附口上遗表。
嘱令弃尸半饲鱼腹半啖鸟兽。
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如斯。
諈诿讫右胁面西而逝。
享年七十三。
僧腊五十四。
咸通中曾游泽州
追问小远法师同年
亦同终日月焉。
玄坚守禁戒少欲过中不食蔬果。
服唯布褐卧则刍秆。
而六时行道夜卧一更。
馀则禅坐。
等视众生无贵贱少长。
待之如一素结情好。
深者裴相国
初裴镇荆门
玄游五台山
路出渚宫
赠遗初无所取。
裴知其俭约。
密遣人沿路以供之。
苏秦舍人阴资奉张仪也。
尝经骆谷真符县
雍氏家枕潭。
潭中有大鱼如龙。
四足而齿牙纤利。
其家日饲以食。
已四世矣。
或欲网钓之意。
则辄云雾晦冥焉。
扣船抚其顶。
瞪目而鼓跃。
即为受归依。
未几乃寄梦雍氏曰。
我谢汝累世护念。
今受归依已生天。
而永诀矣。
次为导江玉垒山李冰益昌北郭龙门神。
偕受戒法
罢其血食欤。
李商隐者。
一代文宗时无伦辈。
常从事河东柳公梓潼幕。
久慕玄之道学。
后以弟子礼事
时居永崇里。
兴善寺
义山苦眼疾。
虑婴昏瞽遥望禅宫冥祷乞愿。
明旦寄天眼偈三章。
读终疾愈。
迨乎义山卧病语僧录僧彻曰。
某志愿削染为弟子。
临终寄书偈决别云。
常著如来藏经会释疏二卷。
僧彻撰法鉴。
以照像若十翼焉。
大无量寿经疏二卷。
僧彻法灯类章指焉。
胜鬘经疏四卷。
僧彻苑以综。
犹纬书焉。
又般若心经金刚经各有疏义。
此外蜀之间。
作释氏杂文外篇箴论碑志歌诗。
录成二十馀卷。
礼忏文六卷。
通计三十万言。
后迁塔于笼山附圣寺矣。
中和二年弟子左街僧录净光大师僧彻述传。
孙右街僧录觉辉。
辉弟子伪蜀祐圣国师
重孙光业僧录
绵绵瓜瓞。
皆名公也。
凤翔府玄真李义山执拂侍立焉。
系曰。
玄公何云袁盎
又为知铉二人后身耶。
通曰。
人寿百年。
自汉至唐。
几经出没乎。
骸山泪海断可知矣。
然则玄公多才行道近古罕闻。
嗣蕃昌他莫与议也。
悟达国师知玄
与一僧邂逅京师
时僧患迦摩罗疾。
人莫知其异也。
皆厌恶之。
知玄视候无倦色。
后别僧谓知玄曰。
子后有难可往西蜀彭州陇山相寻。
有二松为志。
知玄安国寺
懿宗亲临法席。
赐沈香为座。
恩握甚厚。
忽膝生人面疮。
眉目口齿俱备。
每以饮食喂之。
则开口吞啖。
与人无异。
求医莫效。
因忆旧言。
乃入山相寻。
见二松于烟云间
信所约不诬。
即趋其处佛寺焕俨。
僧立于山门顾接甚欢。
天晚止宿。
知玄以所苦告之。
曰无伤也。
山有泉旦濯之即愈。
黎明童子引至泉所。
方掬水间。
疮忽人语曰。
未可洗。
公曾西汉书不。
曰曾读既曾读之。
宁不知袁盎晁错乎。
公即袁盎晁错也。
腰斩东市。
其冤何如哉。
累世求报于公。
而公十世为僧。
戒律精严报不得其便。
今汝受赐过奢。
名利心起故能害之。
蒙迦诺迦尊者。
洗我以三昧法水。
自此不复为冤矣。
知玄魂不住体。
急掬水洗之其痛彻髓绝而复苏。
其疮亦旋愈。
回顾寺宇莽不复见。
因卓庵其处遂成大寺
知玄感其异。
思积世之冤非遇圣贤何由得释。
因述忏法三卷。
盖取三昧水洗冤业之义。
名曰水忏云。
字后觉
姓陈
眉州洪雅人
母魏氏。
梦月入怀而诞。
七岁遇法泰法师在宁夷寺。
讲涅槃经。
寺与居邻。
玄日就讲集所。
一聆法语。
若睹前因。
是夕梦其寺殿佛手摩其顶。
窹启祖父。
乞为勤策。
亲党听之。
年十一削发。
乃随师诣唐兴邑四安寺。
授大经四十二卷。
远公义疏。
空师圆旨。
共一百二十五万言。
皆囊括深奥。
方年十三。
指擿缁徒。
露老成之气。
丞相杜公元颖作镇西蜀
名。
命升堂讲谈于大慈寺
普贤阁下。
黑白众。
日计万人。
注听倾心。
骇叹无已。
自此蜀人重其名。
号陈菩萨
净众寺辩贞律师所。
受具戒。
才听毗尼。
续通俱舍。
复从本师下三峡
荆襄
抵于神京资圣寺
文宗皇帝闻之。
宣入顾问。
甚惬皇情。
后学唯识论于安国信法师
叉研外典经籍。
百家之言。
无不该综。
每恨乡音不堪讲贯。
乃于象耳山
诵大悲咒。
梦神僧截舌换之。
明日俄变秦语。
武宗御宇。
初尚钦释氏。
后纳蛊惑。
议祀蓬莱山
筑高台以祈羽化。
谏官抗疏。
宰臣屡言。
终不回上意。
因诏与道门敌言。
神仙为可学。
不可学耶。
又手。
付老氏中。
理大国若烹小鲜义。
共黄冠往复。
陈帝王理道。
教化根本。
言神仙之术。
乃山林间。
匹夫独擅高尚之事业。
而又必资宿因。
非王者所宜。
辞河下倾。
辩海横注。
凡数千言。
闻者为之股慄。
左护军仇士良
内枢密杨钦义。
惜其才辩。
恐有厈逐之命。
乃密讽贡祝尧诗。
立成五篇。
末章云。
生天本自生天业。
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
君王且住一千年。
览诗微解。
方扁舟入湖湘间时杨给事汉公
廉问桂岭
延至开元佛寺
宣宗龙飞。
杨公自内枢统左禁军。
以册定功高。
请复兴天竺教。
奏公访声迹。
归上国宝应寺
寿昌节。
讲赞。
赐紫袈裟。
署为三教首座
以旧藩邸。
造法乾寺诏居寺之。
玉虚亭。
大中三年诞节。
谏议李贻孙
给事杨汉公
缁黄鼎列论议。
大悦情。
因奏天下废寺基。
各敕重建。
大兴梵刹
命𦘕工。
图形于禁中。
其优重如是。
相国裴公休友善。
同激扬中。
兴教法事。
八年。
上章公归故山。
大行利济。
受益者多。
宗令学士
师号。
悟达国师
陈让不遂。
乃乞归九陇旧庐。
正月二十一日卧内。
见所曾游历。
圣境名迹。
皆见在前。
二月七日
闻空声曰。
必生净土乃讯云。
孰之语耶。
空又应曰。
佛也。
七月中闻户外有声。
逡巡一菩萨。
降于庭前。
渐迫身。
叮咛赞喻。
勿以此苦为累也。
言讫而没。
又于一夕有一珠。
左足下流去。
苦楚万端。
谛视其珠中。
明明有晁错二字。
知玄袁盎也。
曾因七国反。
奏斩
以谢吴诸王
故为婴挠耳。
召弟子慈灯。
附口上遗表。
嘱令弃尸。
半饲鱼腹。
半啖鸟兽。
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
言讫。
右胁面西而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友晚唐 ? — 8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 【介绍】: 庐州合肥人
僖宗时杨行密起兵淮南,有胆勇,善抚士卒。
昭宗大顺元年,将兵二万屯青城,略地常州,又进拔苏州,击走浙将沈粲,勇冠一军。
尚书苏州刺史
十二月孙儒苏州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侯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成都人
风仪端秀,善文辞,尤工奏记表章。
以拔萃出身,为邠宁节度从事
僖宗蜀时,擢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光启中,除郡不赴,归隐导江别墅,号卧龙馆
王建在蜀中图霸时,召其入幕府,辟为节度判官掌书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道古唐末五代初 ? — 9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8 【介绍】: 唐末五代时沧州蒲台人
少有文辞,通《》。
唐景福进士,仕左补阙
韦庄荐之于王建,为节度判官
前蜀开国,为武部郎中
不为时所容,贬茂州卒。
有《易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8 一名晛字子美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作沧州蒲台(今山东滨州东南)人。
僖宗乾符时,为王镕幕僚
昭宗景福二年(893)进士第,释褐为著作郎,迁右拾遗
以直谏贬为施州司户参军
未几,以左补阙召,不赴,变姓名卖卜道江青城市中。
后为前蜀节度判官武部郎中,贬茂州
高祖武成元年(908)卒于灌州
事迹散见《鉴诫录》卷四、《北梦琐言》卷五、《太平广记》卷二〇三、《唐诗纪事》卷七一、《十国春秋》卷四二。
道古博学能文,著有《易题》数卷。
新唐书·艺文志三》著录其《兵论》1卷,皆亡佚。
全唐诗》存诗2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求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球
唐末蜀人世称唐隐居
好吟诗,有所得,即将稿捻为丸,投入瓢中。
后卧病,投瓢于江。
瓢至新渠,有识之者检得,十才二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一作唐球成都(今属四川)人。
性旷逸,隐于味江山。
每骑青牛入市,至暮醺酣而归。
世称味江山人唐山人唐隐居
昭宗时王建帅蜀,召为参谋,辞不就。
好吟咏,每有所得,即将稿捻为丸投大瓢中,数日后方补足成诗。
后卧病,投瓢于锦江,望而祝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
”后瓢为人所得,诗遂流传。
事迹散见《诗话总龟》卷四六、《竹庄诗话》卷二一、《唐诗纪事》卷五〇、《唐才子传》卷一〇。
其诗多为隐逸题咏酬赠之作,孙光宪称其“诗思游历不出二百里”(《唐诗纪事》卷五〇引《北梦琐言》)。
而杨慎称其《送友人归邛州》诗云:“此诗为集中第一”(《升庵诗话》卷八)。
亦工写景。
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唐求集》1卷。
全唐诗》存诗1卷。
唐诗汇评
唐求,生卒年不详,一作唐球成都(今属四川)人。
性疏放旷逸,不乐仕进,居灌县味江山,人称唐隐居
王建为蜀帅,召为参谋,不就。
好吟诗,每诗成,即捻稿成丸纳大瓢中。
后病,投瓢于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
”有《唐求集》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茅亭客语》
唐末蜀州青城县味江山人唐求,至性纯悫,笃好雅道,放旷疏逸,几乎方外之士也。
每入市,骑一青牛,至暮醺酣而归。
非其类,不与之交。
或吟咏有所得,则将稿捻成为丸,内于大瓢中。
二十馀年,莫知其数,亦不复吟咏。
其赠送寄别人之诗,布于人口。
暮年因卧病,索瓢致予江中,曰:“斯文苟不沉没于水,后之人得,方知我苦心尔。
”漂至新渠江口,有识者云:“唐山人诗瓢也。
”探得之,已遭漂润损坏,十得其二三,凡三十馀篇,行于世。
郑棨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
有诗名,如《临池洗砚》云:“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
”又有“渐寒沙上路,欲暖水边树”,亦佳句也。
)酷耽吟调,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之词。
所行览不出二百里间,无秋毫世虑之想。
《十三唐人诗•唐球诗吕潜序》
世称唐山人诗瓢,第谓隐居独善者流耳。
以余观其行事,固介然节义士也……盖山人生唐末,不屈志权帅,亮节高风,可干霄汉。
其之于诗,精灵炳朗,不□□□□,有如斯也。
今读其诗,仅三十馀首,苍劲闲逸,犹可想见其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隐居负性高古,诗冷峻,得贾生之骨。
观其不苟传于后世,诗志可知矣。
惜瓢中之诗,大半为屈正则所收,流传人间者,如食罕味,忽忽欲尽耳。
特附贾氏升堂之后,以褒其志。
《东目馆诗见》
唐求字字著意,棱露不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光庭唐末至五代 850 — 9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括苍人字宾圣自号东瀛子
喜读经、史书,工词章、翰墨之学。
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遂入天台山道士
僖宗奔蜀,光庭始充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隐居青城山白云溪
王建据蜀,赐号广成
有《广成》。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933 字宾圣(一作宾至),号东(一作登)瀛子、华顶羽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寓居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
懿宗咸通间,应九经举不第,遂入天台山道士
僖宗中和间,住长安太清宫
光启初僖宗召见,赐号广成先生
后入,依蜀帅王建,住成都玉局观
王建以为太子王元膺之师
通正二年(917)户部侍郎封蔡国公
王衍即位后,从其受道箓,封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
后解官,居青城山白云溪,以著述为务。
十国春秋》卷四七有传。
著作今存20余种,较著名者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录异记》、《仙诗拾遗》、《广成》等。
全唐诗》存诗1卷,内11首为郑遨诗误入。
另《诗律武库》、《诗渊》及其编订各书中,尚有诗150余首,但其中部分可能仅经其修订。
唐诗汇评
杜光庭(850-933)字宾圣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
一云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博极群书。
咸通中应举不第,遂入天台山学道。
僖宗召见,赐紫,为道门领袖
中和初,从僖宗,竟留居成都青城山号东瀛子
初事王建,为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
后主立,进户部侍郎,为传真天师崇文馆大学士
卒。
善属文,有《录异记》、《墉城集仙录》、《神仙感遇传》等著作传世。
文集《广成》三十卷,已佚。
后人辑有十二卷本(或作十七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一卷。
光庭字宾至
缙云人
一曰长安人
咸通中应九经举不第。
天台山学道。
僖宗兴元
留蜀事先主。
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
封蔡国公
赐号广成先生
户部侍郎
后主立。
授道箓于苑中。
以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
后解官隐青城山
号东瀛子
年八十五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广德杜先生,学海千浔,柯林万叶,凡所著述,与乐天齐肩。
……杜先生为诗,悉去浮游,迥为标准;区分理本,实契真筌。
如《山居百韵》云:“丹灶河车休矻矻,蚌胎龟息且绵绵。
驭景必能趍日域,骑箕终拟蹑星躔。
”又:“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诠。
”玄妙之门,实为奇句。
又吟一言至十五言《纪道德》、《怀古今》两篇,不唯体依风雅,抑且言征典谟。
名公之中,可谓大制也。
杜光庭)尝撰《混元图》、《纪圣赋》、《广圣义历帝纪》暨歌诗杂文共百馀卷。
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故其书因诗文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